一 解释说明
1.赋比兴
《诗经》中的三种表现手法
赋:作为直接叙事或者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,在《诗经》中不假修饰的白描手法和直白表达。
比:或喻于声,或方于貌,或拟于心,或譬于事。
兴:原义是起兴,在《诗经》中特指借用对外物外事的描写作为诗章或诗句的开头,以引发下文诗意情思的表达。
2.楚辞
楚辞之名首见于《史记》。
楚辞在文学史上实有两层含义:
其一是指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诗歌体,其特点为书楚语,作楚声,记楚地,名楚物。
其二是指刘向编定的《楚辞》诗集,其中包含屈原、宋玉等楚人所作的楚辞作品,也包含汉代人模仿而作的拟骚辞。
3.香草美人
源于《离骚》,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事物或思想。
4.劝百讽一
意思是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。意在使人警戒,但结果却事与愿违。源于《史记司马相如列传》。
5.永明体
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,永明体亦称新体诗,这种诗体需要严格四声八病之说,强调声韵格律。这种诗体的出现,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,使创作转向清爽通畅起了肯定有哪些用途。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6.大小谢
一说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与其弟谢惠连之并称。因二人诗歌风格近似,皆重视辞藻,时人遂称谢灵运为大谢,谢惠连为小谢。
一说谢灵运与南朝齐诗人谢朓亦称大小谢,因二人皆以山水诗名世。
7.寓言十九
意思是使用寓言的方法表达,最易使大部分人信服,后泛指故事情节多为虚构。源于《庄子寓言》。
8.汉乐府
是指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。乐府初设于秦,是当时少府下辖中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。
9.互见法
《史记》创造的塑造人物形象的办法,马上一个人物的事迹分散在不一样的地方,而以其本传为主;或者将同一事件分散在不一样的地方,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。这种办法的运用既能够保证各篇自己的统一完整,倾向鲜明,又可以使每篇之间相得益彰。
10.建安风骨
也称汉魏风骨,是汉魏之际的文学风格,具备慷慨悲凉、雄健深沉等特征。
呼唤英雄并崇尚英雄
慷慨尚气
11.正始之音
意思是指魏晋玄谈风气。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。当时以何晏、王弼为首,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,谈玄析理,放达不羁;名士风流,盛于洛下。也指纯正的乐声 。源于 《晋书卫玠传》。